-
起搏与传导路径
窦房结作为心脏的正常起搏点,通过结间束(前、中、后结间束)将电信号传导至房室结。房室结稍作延迟(约0.1秒)后,信号继续通过希氏束、左右束支及浦肯野纤维网快速传播至心室肌,引发心室收缩。 -
电生理特性
- 窦房结:具有自律性,通过钙离子内流(0期除极)和钾离子外流(复极)形成慢反应动作电位,自动产生电信号。
- 传导速度:结间束传导速度最快(约30万公里/秒),确保信号迅速传递至房室结。
- 房室结延迟:通过生理性延迟(0.05-0.1秒)协调心房与心室收缩顺序。
-
关键结构功能
- 束支与浦肯野纤维:左右束支将信号快速分发至心室各部位,浦肯野纤维网覆盖心室肌,实现同步收缩。
- 自律性调控:窦房结通过“抢先占领”和“超速驱动压抑”机制抑制其他潜在起搏点,确保主导地位。
-
异常传导的影响
若窦房结功能障碍或传导路径受阻(如房室传导阻滞),可能导致心律失常,需通过药物或起搏器干预。
窦室传导的形成是窦房结自律性驱动、结间束快速传导、房室结延迟协调及束支系统高效分布共同作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