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Automatic Atrial Tachycardia, AAT)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特点是心动过速呈持续或反复发作,心率通常在150次/分钟以上,且症状和表现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以下是关于该疾病的详细说明:
1. 定义与特点
- 定义:小儿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是一种由于心房异位病灶自律性增强引起的心律失常,又称为异位性房性心动过速(EAT)。
- 特点:心动过速可持续数月至数年,心率波动较大,安静时减慢,活动时加快,相差可达50次/分钟以上。
2. 临床表现
小儿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的主要症状包括:
- 心悸:患者常感到心跳急促或“踏空感”,是最常见的症状。
- 烦躁、气促、多汗:这些症状可能与缺氧有关,因为心脏泵血功能受到影响。
- 心慌、胸闷:患者可能感到心前区不适或压迫感。
- 四肢乏力:由于心脏跳动过快导致能量消耗增加,患者可能出现乏力症状。
- 心力衰竭:在严重情况下,可表现为呼吸困难、心脏扩大和肝脏肿大。
3. 辅助检查
为了确诊小儿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医生通常会进行以下检查:
- 心电图:
- 异位P波:清晰可见,P波电轴多数为0°~90°,提示异位病灶位于高右房。
- 心房率增快但不恒定,多数为115~250次/分钟。
- QRS波形态正常,P-QRS关系可能存在一度或二度房室阻滞。
- X线片:可见心影增大和肺淤血表现。
- 心脏超声:用于评估心功能,如射血分数和心脏结构。
4. 诊断标准
根据症状和检查结果,诊断小儿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需满足以下条件:
- 心动过速持续发作1个月以上。
- 程序刺激心房不能诱发或终止房速,但可被异丙肾上腺素诱发。
- 房速发作时存在频率逐渐加快的“温醒现象”。
- 可被超速起搏所抑制。
5. 治疗方法
治疗方式取决于症状的严重程度和心室率:
- 观察:如果心室率低于120次/分钟且无明显症状,可暂时观察。
- 药物治疗:
- 常用药物包括胺碘酮、索他洛尔、乙胺碘呋酮等,用于减慢心房率或恢复窦性心律。
- 对于合并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可加用地高辛,但需注意剂量,避免洋地黄中毒。
- 射频消融: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症状严重的患者,可通过射频消融治疗,尤其是异位病灶明确时。
6. 预后
- 无器质性心脏病患儿:大多数患者预后较好,部分患者可自行缓解。
- 严重病例: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发展为快速心律失常性心肌病或充血性心力衰竭,特别是婴儿期患者。
总结
小儿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是一种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的疾病。其主要表现为心悸、气促、多汗等症状,诊断依赖心电图等检查,治疗包括药物和射频消融等方法。对于症状轻微的患者,可密切观察;但对于症状明显或心功能受损的患者,应尽早采取治疗措施以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