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急性期处理
-
绝对卧床休息
患者需立即停止活动,保持头部抬高30°,避免情绪波动、用力咳嗽或排便,以降低再出血风险。 -
保持呼吸道通畅
清理口腔呕吐物,侧卧位防止误吸,必要时行气管插管。 -
控制生命体征
监测血压、血氧、颅内压等,维持血压稳定(通常收缩压<140mmHg),使用甘露醇、呋塞米等脱水剂降低颅内压。
二、病因治疗
-
明确诊断
首选头颅CT平扫确诊,必要时行脑血管造影(DSA)或CTA/MRA排查动脉瘤、血管畸形等病因。 -
手术干预
- 动脉瘤夹闭/介入栓塞:确诊动脉瘤后,需尽早手术(开颅夹闭或血管内介入),防止再出血。
- 血肿清除/脑室引流:若合并脑内血肿或急性脑积水,需手术清除血肿或引流脑脊液。
三、药物治疗
- 止血与抗纤溶
早期使用氨甲环酸等抗纤溶药物,但需警惕血栓风险。 - 预防血管痉挛
尼莫地平可降低血管痉挛发生率,建议出血后3天内使用。 - 控制并发症
如癫痫用抗癫痫药,水电解质紊乱需针对性治疗。
四、康复与预防
- 长期康复
病情稳定后进行物理治疗、认知训练等,促进功能恢复。 - 控制危险因素
戒烟限酒、控制高血压、避免剧烈运动,定期脑血管检查。
急救要点(院前处理)
- 立即平卧,头高脚低,避免搬动。
- 呼叫急救,保持患者安静,监测生命体征。
提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死亡率高,需争分夺秒送医,早期明确病因并手术干预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