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活方式调整
- 饮食控制
- 避免甜食、浓茶、咖啡、辛辣及油腻食物,减少刺激性饮料(如巧克力、碳酸饮料)。
- 采用低脂、低糖、高蛋白饮食,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蔬菜、水果),分餐制且睡前2-3小时禁食。
- 体位管理
- 睡眠时抬高床头15-20厘米,或采用左侧卧位,减少夜间反流。
- 避免穿紧身衣物,餐后避免立即平躺,可适当活动。
- 体重与习惯调整
- 肥胖者需减重,但需评估营养状况,避免因减肥导致营养不良或骨折风险。
- 戒烟限酒,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
二、药物治疗
- 抑酸药物
- 质子泵抑制剂(PPI):如奥美拉唑、艾司奥美拉唑,是首选药物,但需注意药物相互作用风险。国产PPI(如艾普拉唑)代谢途径更安全,适合老年患者。
- 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新型药物,疗效与PPI相当,适合需长期治疗者。
- 联合用药
- PPI联合促动力药(如吗丁啉)可改善难治性症状。
- 若症状较轻,可短期使用H2受体拮抗剂(如法莫替丁)。
三、介入治疗
- 内镜或腹腔镜手术:适用于药物无效、严重并发症(如食管裂孔疝)或食管外症状(如慢性咳嗽)患者,需严格评估风险与获益。
四、注意事项
- 药物选择:避免使用降低食管下括约肌压力的药物(如钙离子拮抗剂、硝酸酯类),必要时需监测反流损害。
- 定期监测:尤其伴有吞咽困难、体重下降或消化道出血者,需尽早内镜排查肿瘤风险。
- 心理调适:情绪波动可能加重症状,建议保持乐观心态,必要时寻求心理支持。
总结
老年人胃食管反流病需综合管理,以生活方式调整为基础,结合个体化药物治疗,必要时辅以介入手段。治疗中需特别关注药物相互作用及并发症风险,建议在医生指导下制定长期随访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