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氏链球菌肺炎的处理需结合抗感染治疗、对症支持及并发症管理,具体措施如下:
一、抗感染治疗
- 首选青霉素类
青霉素G是治疗米氏链球菌肺炎的一线药物,若患者对青霉素过敏,可改用头孢菌素类(如头孢曲松钠、头孢呋辛)。 - 替代抗生素选择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可选用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碳青霉烯类等;若存在耐药性或特殊人群(如肝肾功能不全者),需调整用药方案。 - 疗程与调整
治疗周期通常为3-6周,需足疗程用药以避免复发,治疗期间根据病情变化调整药物。
二、对症与支持治疗
- 症状缓解
- 发热:体温≥38.5℃时用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烧药。
- 咳嗽咳痰:使用氨溴索等祛痰药,避免痰液潴留。
- 氧疗与呼吸支持
血氧饱和度低者需吸氧,严重呼吸困难时需机械通气。 - 营养与休息
保证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卧床休息以增强免疫力。
三、并发症处理
- 感染性休克
及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去甲肾上腺素)并补液扩容。 - 肺脓肿或胸腔积液
保守治疗无效时,行脓肿穿刺引流或胸腔穿刺术。 - 其他并发症
如心力衰竭需强心治疗,脓胸需联合外科干预。
四、生活护理与预防
- 戒烟:避免刺激呼吸道,促进黏膜修复。
- 环境管理:保持室内通风,减少病原体聚集。
- 避免交叉感染:加强个人防护,尤其是免疫力低下者。
五、复查与随访
- 治疗结束后需复查血常规、胸部影像学等,评估感染清除情况。
- 建议治愈后每半月或1个月复诊1次,监测是否复发或转为慢性。
以上方案需个体化实施,特殊人群(如孕妇、老年人)用药需谨慎,并严格遵循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