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痛剂肾病的处理需结合药物调整、对症支持及并发症管理,具体措施如下:
一、首要处理措施
-
立即停用致病药物
停止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萘普生)或阿片类镇痛药,避免进一步肾损伤。若无法完全停药,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剂量或更换对肾脏影响较小的药物(如曲马多)。 -
水化治疗
- 每日饮水2500ml以上,维持尿量2000ml/d,促进药物排泄并降低肾髓质药物浓度。
- 存在脱水时,可口服补液盐散(Ⅰ)或静脉补液。
二、对症支持治疗
-
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失衡
- 使用5%碳酸氢钠125-250ml/d静脉滴注,纠正酸中毒。
- 低血钾者需补充钾盐。
-
控制高血压
- 首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如氯沙坦),兼具降压和肾脏保护作用。
- 避免使用利尿剂,以免加重肾损伤。
三、并发症处理
-
感染预防与治疗
选择低肾毒性抗生素(如头孢类)控制感染,避免加重肾功能损害。 -
尿路梗阻处理
- 结石或坏死组织引起的梗阻需行超声波碎石或手术取出。
- 紧急情况下可行造瘘术,合并感染者需联合抗生素治疗。
-
肾功能不全管理
- 慢性肾衰竭患者采用低蛋白饮食,配合包醛氧化淀粉、必需氨基酸等药物延缓进展。
- 终末期需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或肾移植。
四、其他治疗
-
抗炎与免疫调节
严重炎症反应者可短期使用泼尼松(10-20mg/d)抑制炎症,但需监测副作用。 -
镇痛替代方案
疼痛管理可选择对乙酰氨基酚(需控制剂量)或局部物理治疗,减少肾脏负担。
五、日常注意事项
- 限制盐分摄入(<3g/d),避免高蛋白饮食及酒精、咖啡因。
- 定期监测肾功能(血肌酐、尿蛋白等),每3-6个月复查一次。
综上,镇痛剂肾病的治疗需个体化,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若出现少尿、水肿或血肌酐快速升高,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