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清洁与消毒
-
初步清洁
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表面,清除脓液和坏死组织,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新生组织。若伤口较深或脓液较多,建议就医由医护人员操作。 -
消毒处理
以伤口为中心,用碘伏由内向外环形消毒周围皮肤(范围约5厘米),每日2-3次。避免使用酒精等刺激性液体。
二、脓液引流
- 若脓液积聚较多,需在无菌条件下切开或刺破伤口最低处引流,放置引流条保持通畅。此操作建议由医生完成,避免自行处理引发二次感染。
三、药物治疗
- 局部用药
轻度感染可涂抹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夫西地酸)。 - 全身用药
若伴随发热、红肿扩散,需遵医嘱口服或静脉注射抗生素(如头孢类、左氧氟沙星)。
四、日常护理
- 保持伤口干燥:避免沾水,包扎时选用透气纱布,松紧适宜。
- 减少摩擦:避免伤口受压或过度活动,尤其是四肢部位。
- 饮食调整:多摄入蛋白质(瘦肉、鱼类)和维生素(蔬果),忌辛辣油腻。
五、何时就医?
若出现以下情况,需立即就诊:
- 伤口深、化脓严重或久不愈合;
- 全身症状(发热、乏力)加重;
- 脓液呈黄绿色或有异味。
提示:清明期间户外活动增多,伤口易受污染。处理时务必严格消毒,避免自行撕扯痂皮或过早沾水。若自行处理后无改善,建议尽早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