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般治疗
- 卧床休息:减少心脏负担,避免剧烈活动。
- 吸氧:改善缺氧症状,维持血氧饱和度。
- 饮食管理:给予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生冷寒凉等食物。
-
药物治疗
- 强心药物:如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增强心肌收缩力。
- 血管活性药物:如异丙肾上腺素、肾上腺素,调节心脏前负荷和收缩力。
- 抗心律失常药物:如阿托品用于心率缓慢,利多卡因用于室性心动过速。
- 补液与输血:纠正血容量不足,调节心脏前负荷。
-
手术治疗
- 心脏起搏器植入:适用于严重心动过缓或传导阻滞的患儿。
-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改善心脏收缩不同步患儿的心功能。
- 心脏移植:终末期心脏病患儿可考虑心脏移植。
- 矫正心脏畸形:如法洛四联症等结构性心脏病需手术修复。
-
机械辅助与重症监护
- 体外膜肺氧合(ECMO):提供临时循环支持,维持重要器官供血。
-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减轻心脏后负荷,改善心输出量。
- 密切监测:持续监测生命体征、心功能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康复与长期管理
- 规律作息与心理支持:保证充足休息,避免情绪波动,促进康复。
- 营养支持:术后或长期治疗中需循序渐进补充营养,必要时肠内营养支持。
提示:该病需早诊断、早干预,家长应积极配合医生治疗,避免延误病情。具体方案需由专科医生根据患儿个体情况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