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的处理需结合病因和病情严重程度,采用阶梯式综合治疗方案,具体措施如下:
一、病因处理
- 立即停用致敏药物
药物过敏是常见诱因,需第一时间停用可疑药物(如抗生素、非甾体抗炎药等),多数轻症患者可自行缓解。 - 控制感染
若由感染(如细菌、病毒)引起,需针对性使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清除感染灶。
二、药物治疗
- 糖皮质激素
- 适用于炎症反应明显或肾活检显示间质活动性炎症者,常用甲泼尼龙冲击治疗(3天)后转为口服泼尼松,总疗程2-3个月。
- 可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组织水肿,促进肾功能恢复。
- 免疫抑制剂
对激素抵抗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者,联合环磷酰胺等药物增强疗效。
三、支持治疗
- 营养与饮食管理
- 低盐、优质低蛋白饮食,避免高钾食物,适当补充热量。
- 多饮水或短期使用利尿剂(如呋塞米),促进毒素排出。
- 纠正内环境紊乱
通过补液或药物调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控制高血压和贫血。
四、肾脏替代治疗
- 血液透析/腹膜透析
适用于急性肾衰竭、严重高钾血症、心衰或肺水肿患者,可维持内环境稳定,为肾功能恢复争取时间。 - 肾移植
极少数进展至终末期肾病者需考虑移植。
五、监测与随访
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肾功能、尿量及电解质,评估疗效并调整方案。糖皮质激素需逐步减量,避免骤停引发反跳。
注:治疗方案需个体化制定,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若出现少尿、水肿加重或意识障碍等危重表现,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