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病毒治疗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核心病因,需优先使用核苷类药物如拉米夫定或恩替卡韦抑制病毒复制,降低病毒载量。用药前需评估药物安全性,根据体重调整剂量并定期监测病毒指标。干扰素也可作为选择,但需注意其不良反应及禁忌症。 -
免疫调节与对症治疗
- 免疫抑制剂:仅在严重低蛋白血症、大量蛋白尿且病毒复制阴性时谨慎使用,需密切监测乙肝病毒指标,避免加重感染。
- 利尿剂:针对水肿明显者,如呋塞米可缓解症状。
- 血压控制:合并高血压时首选硝苯地平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保护肾功能。
- 避免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可能加重病毒复制,通常不推荐使用。
-
生活管理与监测
- 休息与饮食:保证充足休息,低盐、优质蛋白饮食,避免过度劳累。
- 定期复查:监测尿蛋白、肝肾功能及乙肝病毒标志物,评估治疗效果。
-
预后与个体化治疗
多数患儿预后良好,但需长期随访。若合并高活动性乙肝感染,可能需持续治疗以防肾功能衰竭。中医辅助治疗(如益气养阴、清热化湿)可能有一定疗效,但需专业医师指导。
提示:具体方案需由儿科医生根据患儿年龄、病情及病毒状态综合制定,避免自行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