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快速识别与呼救
- 立即判断患者意识(轻拍双肩呼唤)、呼吸(观察胸腹起伏)和脉搏(触摸颈动脉),确认无反应且无有效循环时启动急救。
- 大声呼救并拨打120,若现场有他人协助,指定专人拨打急救电话。
2. 立即实施心肺复苏(CPR)
- 胸外按压:双臂伸直,掌根按压两乳头连线中点,频率100-120次/分,深度5-6厘米,确保每次按压后胸廓完全回弹。
- 人工呼吸:清理气道异物后,采用仰头提颏法开放气道,每按压30次吹气2次(每次约1秒),观察胸廓起伏。
- 按压与通气按30:2比例循环,每5个循环重新评估生命体征。
3. 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
- 若现场有AED,按设备语音提示操作:贴电极片、分析心律、充电除颤(需确保无人接触患者)。除颤后立即恢复CPR,2分钟后AED再次分析。
4. 持续急救与转运
- 未恢复自主呼吸/心跳前,持续CPR直至专业急救人员到达或患者苏醒。
- 转运过程中保持CPR不间断,优先使用担架或固定装置避免二次损伤。
注意事项
- 非专业人员无需判断颈动脉搏动,通过观察意识和呼吸即可启动CPR。
- 若怀疑颈椎损伤,采用双手推举下颌法开放气道。
- 施救者需保持体力,可与其他人轮换操作。
预防提示:定期体检、控制基础疾病、避免熬夜及久坐,出现胸闷、胸痛等前兆及时就医。掌握急救技能可显著提高生存率,黄金抢救时间为心脏骤停后4分钟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