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救助对象包括特困供养人员、孤儿、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农村五保对象、城镇“三无”人员、重点优抚对象、革命“五老”人员、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成员、重度残疾人、因病致贫重病患者、脱贫(享受政策)人员、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成员等。
从各地实践来看,我国医疗救助的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按救助病种,可以分为以下三类:(1)门诊救助:主要针对一般疾病,具有救助人次多、次均补偿水平较低的特点,一般采取发放医疗救助卡或政策减免等形式进行救助。(2)住院救助:主要针对重大疾病,由于住院疾病病情比较复杂,病程较长,次均费用较高,住院救助对救助对象的补偿水平较门诊救助高,因此住院救助是目前医疗救助试点探索中普遍采用的形式。(3)综合救助:门诊救助和住院救助覆盖病种有限,单独采用都不能很好地解决贫困人群医疗可及性的问题,综合救助模式成为我国医疗救助模式的发展方向。对一些重大疾病,如精神病、各类传染病(如艾滋病、血吸虫病、结核病等),通过建立专项救助资金实施救助,也成为综合救助模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