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染途径
乙肝病毒(HBV)主要通过母婴传播、血液传播及性接触传播。其中,母婴传播是主要途径,约40%-50%的新发感染发生在围生期,若母亲为乙肝病毒携带者且未采取预防措施,新生儿感染风险极高。输注被污染的血液、使用未消毒的医疗器械或与感染者共用个人物品(如剃须刀、牙刷)等也可能导致感染。 -
感染年龄与免疫状态
感染HBV时的年龄对病程影响显著:- 婴幼儿期(尤其是胎儿或新生儿)感染病毒,约90%-95%会发展为慢性携带者;
- 成年人感染后,95%以上可自愈,仅少数转为慢性。
免疫功能低下者(如艾滋病、器官移植患者)感染后更易转为慢性。
-
预防意识不足
未接种乙肝疫苗、未定期筛查或接触感染者后未及时干预是重要诱因。部分人群因缺乏预防意识,通过非正规渠道就医(如非消毒的修脚、扎耳洞)感染病毒。 -
家族性传播与母婴垂直传播
我国乙肝高发与家族性传播密切相关,尤其以母婴垂直传播为主。若母亲为乙肝患者或携带者,子女未及时接种疫苗,感染风险显著增加。 -
其他因素
既往有酒精性肝病、脂肪肝等肝病史者,或急性乙肝隐匿起病未及时治疗者,也可能发展为慢性乙肝。
预防建议:接种乙肝疫苗、避免共用个人物品、规范用血及医疗操作、高危人群定期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