蛔虫病的治疗通常采用口服驱虫药物,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药物及其特点:
1. 阿苯达唑(Albenza)
- 特点:广谱、高效、低毒的苯咪唑类抗虫药物,可阻断虫体对葡萄糖的摄取,从而达到驱虫效果。对成虫、幼虫及虫卵均有杀灭作用。
- 剂量:成人400mg,一次顿服。12岁以下儿童用量减半。
- 注意事项:有癫痫史者慎用,孕妇、哺乳期妇女及2岁以下幼儿禁用。
2. 甲苯咪唑(Tolnaftate)
- 特点:广谱驱虫剂,对蛔虫也有较好疗效,其作用机制与阿苯达唑相似。不良反应少。
- 剂量:成人一日100~200mg,儿童一日2~3mg/kg,饭后一小时顿服。
- 注意事项:孕妇禁用,2岁以下幼儿不宜服用。
3. 双羟萘酸噻嘧啶(Pyrantel Pamoate)
- 特点:广谱驱线虫药,可抑制神经肌肉传导,引起蛔虫痉挛性收缩而麻痹,使之安全排出体外。驱虫作用快,不良反应轻微。
- 剂量:成人10mg/kg(0.5g)顿服,疗程1~2日;儿童10mg/kg睡前顿服,连续口服2日。
4. 伊维菌素(Ivermectin)
- 特点:抗生素,可抑制蛔虫神经肌肉信息传递,导致虫体麻痹因而有驱虫作用。常口服用药,不良反应少。
- 剂量:成人一次0.05~0.2mg/kg空腹或睡前顿服。
5. 枸橼酸哌嗪(Piperazine Citrate)
- 特点:有毒性低、疗效好、安全范围大等特点。此药可阻止蛔虫肌肉神经传导,服药后排虫率超过90%。不良反应轻微。
- 剂量:成人一次3~3.5g;儿童常吃糖锭(六一宝塔糖),一日100~160mg/kg,或1~3岁一次1.0~1.5g,4~6岁1.5~2g,7~9岁2~2.5g,9岁以上3g,睡前顿服,连服2日。
- 注意事项:肝肾功能不全者不宜使用。
6. 左旋咪唑(Levamisole)
- 特点:广谱驱肠虫药,可抑制蛔虫肌肉中琥珀脱氢酶活性,导致肌肉能量产生减少,使虫体麻痹而被排出体外。
- 剂量:成人一次1.5~2.5mg/kg或一次150mg,儿童2~3mg/kg,空腹或睡前顿服,1周后可重复一次。
- 注意事项:服本药后偶可出现中毒性脑病,故应慎用。
总结
- 首选药物:阿苯达唑和甲苯咪唑。
- 次选药物:噻嘧啶。
- 儿童常用药物:宝塔糖(成分为哌嗪)。
在使用药物治疗蛔虫病时,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服用,不可自行增减剂量或改变疗程。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食用不洁食物,以预防寄生虫感染。如果出现严重感染或并发症,可能需要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