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紧急处理
- 体位与吸氧:患者取平卧位并抬高下肢,头侧位避免血液反流窒息,必要时吸氧。
- 禁食禁水:立即停止进食饮水,减少消化道刺激。
- 监测生命体征: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尿量及意识状态,判断是否出现休克。
2. 补充血容量
- 快速补液:建立静脉通道,优先输入晶体液(如生理盐水),后补充胶体液(如血浆代用品)。
- 输血指征:血红蛋白<70g/L、收缩压<90mmHg或心率>120次/分时需输血,肝硬化患者优先输入新鲜血。
3. 药物治疗
- 抑酸药物:首选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静脉注射,降低胃酸促进止血。
- 止血药物:生长抑素、垂体后叶素等可收缩血管,适用于静脉曲张出血。
- 其他:维生素C、B6促进黏膜修复,必要时使用止血敏等中药辅助。
4. 内镜治疗
- 止血方法:胃镜下注射硬化剂、套扎术、止血夹或电凝,适用于溃疡、静脉曲张等出血。
- 时机:出血后24-48小时内进行,需稳定患者循环状态。
5. 介入与手术
- 介入治疗: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或血管栓塞术,用于药物和内镜无效者。
- 手术指征:大出血持续不止、明确肿瘤或血管畸形等,需切除病变组织或修复血管。
6. 后续管理
- 病因治疗:如根除幽门螺杆菌、停用抗凝药、治疗肝硬化等。
- 饮食调整:出血停止后逐步恢复温软饮食,避免辛辣、粗糙食物。
- 定期随访:监测胃镜或影像学检查,预防复发。
提示:若出现呕血、黑便或头晕乏力等症状,应立即就医。长期服用抗凝药者需警惕出血风险,及时检查大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