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药物种类较多,具体用药方案应根据出血的原因、严重程度以及患者的个体情况来决定。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治疗药物及其作用机制:
1. 抑酸剂
抑酸剂是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首选药物,主要通过抑制胃酸分泌来提高胃内pH值,促进凝血机制,抑制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利于纤维蛋白酶血栓的稳定
常用药物:
- 质子泵抑制剂(PPI):如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埃索美拉唑、雷贝拉唑等。PPI的抑酸效果优于H2受体拮抗剂(H2RA),起效快,能有效维持胃内pH值大于6
- H2受体拮抗剂(H2RA):如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H2RA通过抑制壁细胞组织胺H2受体,抑制胃酸分泌,对消化性溃疡与急性胃黏膜病变出血的治疗仍有较好的止血效果
2. 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
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如奥曲肽,可减少内脏血流,降低门静脉压力,抑制血管生成及胃酸、胃蛋白酶分泌,显著降低消化性溃疡出血者的手术率,预防早期再出血的发生
常用药物:
- 生长抑素:首剂250ug静脉注射后,继以250ug/h持续静脉输注
- 奥曲肽:首剂50ug静脉推注后,继以50ug/h持续静脉输注
3. 血管加压素及其类似物
血管加压素及其类似物如特利加压素,可降低门静脉压力,用于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常用药物:
- 垂体后叶素:可减少内脏血流,降低门静脉压力,但有较高的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率
- 特利加压素:可持久有效地降低肝静脉压力梯度、减少门静脉血流量,且对全身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
4. 止血药物
止血药物如凝血酶、氨甲环酸等,可用于促进凝血过程,但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中不作为一线药物使用
5. 抗菌药物
肝硬化伴急性静脉曲张出血患者应给予预防性抗菌治疗,以减少感染风险,提高生存率
6. 其他药物
- 硫糖铝:可吸附胃蛋白酶和胆汁酸,改善胃黏液-黏膜屏障和黏膜血流,防治应激性黏膜病变
- 去甲肾上腺素:可收缩胃肠黏膜出血的小动脉,减少胃酸分泌
经典处方示例
- 1.消化性溃疡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注射用醋酸奥曲肽0.1mg静脉注射5%葡萄糖注射液500ml,注射用醋酸奥曲肽0.6mg,0.025mg/小时静脉泵注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注射用泮托拉唑40mg,静脉滴注每12小时1次
- 2.急性胃黏膜病变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0.9%氯化钠注射液15ml,凝血酶冻干粉2000IU,胃管灌注或口服每4小时1次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注射用兰索拉唑30mg,静脉滴注每12小时1次
- 3.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注射用醋酸奥曲肽0.1mg静脉注射5%葡萄糖注射液500ml,注射用醋曲肽0.6mg,0.025mg/小时静脉泵注0.9%氯化钠注射液15ml,凝血酶冻干粉2000IU,胃管灌注或口服每4小时1次
总结
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药物主要包括抑酸剂、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血管加压素及其类似物、止血药物和抗菌药物。具体用药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由医生制定,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