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出血的症状表现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呕血:当出血量较大且出血速度较快时,血液会反流至食管,进而引起呕吐。呕出的血液颜色可因出血部位、出血量及在胃内停留时间而异。若出血部位靠近食管,或出血量大且未经胃酸充分作用,血液多为鲜红色或暗红色。若血液在胃内停留时间较长,经胃酸作用后,会变成咖啡渣样棕褐色物质。
-
黑便:上消化道出血后,血红蛋白中的铁与肠道内的硫化物结合形成硫化铁,使粪便变黑。且质地黏稠发亮,如同柏油,故称为柏油样便。一般来说,每日出血量在50-70ml以上即可出现黑便。但需注意与食用某些食物或服用某些药物导致的大便变黑相鉴别。
-
失血性贫血症状:长期少量出血或急性大量出血后,患者会出现贫血症状。表现为面色苍白、头晕、耳鸣、失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贫血的严重程度与出血量及出血速度有关,慢性失血导致的贫血症状相对隐匿,而急性大量失血引起的贫血症状则较为迅速和明显。
-
发热:多数患者在出血后24小时内出现低热,一般不超过38.5℃,可持续3-5天。发热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大量出血后,血液循环量减少,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以及贫血、缺氧等因素刺激体温调节中枢所致。
-
周围循环衰竭:当出血量较大时,患者可能出现头晕、心慌、乏力、突然起立时发生晕厥、肢体发凉、血压偏低等症状。更有甚者出现休克,表现为皮肤、甲床、粘膜等也可能出现苍白。
总的来说,上消化道出血的症状表现多样,且与出血量、出血速度等因素密切相关。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