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基础生活习惯调整
- 规律作息:建议孩子每天9点前入睡,避免睡前剧烈运动或接触刺激性内容(如电子屏幕)。
- 排尿训练:白天鼓励孩子定时排尿,逐渐延长排尿间隔时间,培养膀胱容量;睡前排尿并减少饮水量(尤其睡前3-4小时)。
- 饮食控制:晚餐清淡少盐,避免辛辣、含咖啡因食物及牛奶、稀粥等利尿饮品。
2. 医疗干预手段
- 遗尿报警器:通过湿度感应唤醒孩子,帮助建立膀胱充盈与觉醒的关联,需持续使用至症状稳定。
- 药物治疗:常用去氨加压素(减少夜间尿量)或抗胆碱药物(降低膀胱敏感性),需遵医嘱连续使用至少3个月。
- 生物反馈治疗:通过训练盆底肌控制能力改善排尿功能,适用于药物效果不佳者。
3. 心理与中医辅助
- 心理支持:避免指责孩子,通过正向激励增强信心;严重时可寻求心理咨询。
- 中医调理:针灸(关元、中极等穴位)、艾灸或中药(如缩泉丸、菟丝子散)可辅助调节肾、脾功能。
4. 记录与复诊
- 遗尿日记:详细记录排尿时间、尿量及诱因,帮助医生评估疗效并调整方案。
- 定期复查:若症状持续或加重,需完善尿常规、泌尿系超声等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
提示:约15%的遗尿症会自愈,但若孩子超过5岁且每周尿床≥2次,建议及时就医。综合治疗通常效果更佳,家长需保持耐心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