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遗尿症的处理需综合行为干预、心理支持、生活习惯调整及药物治疗等多方面措施:
-
行为疗法与训练
- 建立排尿记录本,分析尿床规律,并定时唤醒孩子起床排尿(建议夜间根据膀胱充盈规律唤醒至清醒状态排尿)。
- 通过膀胱功能训练延长排尿间隔,增加膀胱容量,例如白天多喝水并练习憋尿,逐步提高膀胱控制力。
- 使用遗尿报警器,在尿床初期通过声响或震动唤醒孩子,帮助建立排尿反射。
-
心理疏导
- 避免责备孩子,通过鼓励和奖励机制增强其自信心,例如表扬无尿床的夜晚。
- 与孩子充分沟通,减轻因遗尿产生的自卑、焦虑等心理负担。
-
生活习惯调整
- 睡前2-3小时限制液体摄入,避免高糖或含咖啡因的饮料,晚餐减少含水量高的食物。
- 保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疲劳,白天养成定时排尿习惯,睡前彻底排空膀胱。
-
药物治疗
- 去氨加压素:适用于夜间多尿的患儿,需严格遵医嘱控制用药时间和饮水量。
- 抗胆碱能药物(如奥昔布宁):可缓解膀胱过度活动,适用于膀胱容量小的患儿。
- 三环类抗抑郁药(如丙咪嗪):用于改善觉醒障碍,但需注意副作用,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
其他治疗
- 生物反馈治疗:通过仪器训练盆底肌收缩,抑制逼尿肌过度活动,适用于常规治疗无效的患儿。
- 中西医结合治疗:部分医院采用中药调理联合行为疗法,改善整体体质和排尿功能。
注意事项:尿床后及时清洁皮肤并更换衣物,避免泌尿系统感染或皮肤刺激;若症状持续或伴有日间尿频、尿痛等,需就医排除器质性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