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低血糖症的处理需分阶段进行,结合急性症状干预和长期管理策略,具体方法如下:
一、急性低血糖处理
-
快速补充糖分
- 优先选择升糖速度快的食物:葡萄糖片/粉(2-3片溶于水)或含糖饮料(果汁、可乐50-100ml),若手边无此类物品,可用蜂蜜、糖果(1汤匙或2-3块)替代。
- 避免直接食用饼干、馒头等淀粉类主食,因其升糖速度较慢。
-
监测与观察
- 补充糖分后15-30分钟复测血糖,若症状未缓解(如仍头晕、心慌),需再次补充等量含糖食物。
- 若出现意识模糊、抽搐等严重症状,立即送医并保持患者侧卧位,防止误吸。
二、长期管理与预防
-
饮食调整
- 规律进餐:定时定量,避免空腹超过4小时,可采取少食多餐(每日5-6餐)。
- 食物选择:以低升糖指数食物为主(如全谷物、高纤维蔬菜),搭配适量蛋白质和健康脂肪,减少精制糖摄入。
-
药物与运动管理
- 药物调整:糖尿病患者需遵医嘱调整降糖药剂量或用药时间,尤其注意睡前胰岛素/促泌剂的使用。
- 科学运动:避免空腹运动,运动前可进食少量碳水化合物(如半片面包),选择低强度活动(散步、太极)。
-
日常监测与应急准备
- 家中备血糖仪,定期监测空腹、餐后及夜间血糖,记录波动规律。
- 随身携带葡萄糖片、糖果等应急物品,并告知家属低血糖识别与处理方法。
三、就医指征
出现以下情况需及时就医:
- 反复低血糖发作(可能提示用药不当、胰岛素瘤或代谢紊乱)。
- 补充糖分后症状持续超过30分钟或加重。
- 伴有其他异常体征(如心悸、昏迷)。
注意事项
- 避免过度补糖:单次补糖不宜过量,防止血糖“反跳式”波动。
- 排查诱因:如药物过量、饮食不规律、肝肾功能异常等,需针对性调整。
通过以上综合措施,可有效控制老年人低血糖风险,保障其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