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病报销和医保报销后申请大病救助是两个不同的医疗保障措施,它们在目的、对象、资金来源等方面存在差异。以下是关于这两个概念的详细解释:
-
医保报销
- 定义:指参保人在就医过程中,按照医疗保险政策规定,由医疗保险基金支付一定比例的医疗费用。
- 条件:参保人需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并在指定医疗机构就医,且医疗费用符合医保报销范围。
- 流程:参保人在就医时,需出示医保卡或相关证件,医院将按照医保政策直接结算医疗费用,患者只需支付自付部分。
-
大病救助
- 定义:针对重大疾病所推出的救助政策,主要面向广大困难群众,旨在减轻其因病带来的经济负担。
- 对象:包括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对象、城市“三无”人员(无劳动能力、无经济收入来源、无法定赡养人和抚养人)、政府供养的孤残儿童等特困人群,以及因患病造成实际用于日常基本生活消费支出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贫困家庭。
- 病种:通常包括恶性肿瘤、尿毒症、急性心肌梗塞、急性脑中风、重症肝炎、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等。
- 流程:符合条件的参保人向户籍所在地村(居)民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经审核、公示等程序后,对符合条件的申请人给予救助。
大病报销不是简单的医保报销后申请大病救助。医保报销是基于参保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并就医时发生的费用按规定进行的报销;而大病救助是对特定困难群体在患重大疾病时给予的特殊救助。两者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我国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