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理
竣工结算审核 并非只能审减不审增 ,但实际操作中存在“只审减不审增”的倾向,其合理性需结合合同条款和实际情况综合判断:
一、不合理性分析
-
违背公平公正原则
若结算审核仅允许审减而拒绝合理增加,施工单位可能因担心超支风险而减少材料、设备投入,甚至采取偷工减料等行为,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和安全。
-
影响工程质量和安全
部分单位为控制成本,可能忽视安全文明措施或结构施工质量,导致安全隐患或质量事故。例如,防水工程漏报、钢筋混凝土工程量少报等问题,若仅通过审减处理,无法纠正实际施工偏差。
-
无法反映市场波动
建材价格、人工成本等市场因素动态变化,仅审减不审增无法体现实际造价波动,可能导致结算结果与市场价值脱节。
二、合理性场景
-
合同约定明确
若施工合同中明确约定“只审减不审增”,则审计需严格遵循合同条款,避免纠纷。
-
风险控制需求
对于业主而言,严格审减可有效控制项目成本,避免超支风险,尤其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具有现实意义。
三、规范建议
-
合同条款约定
建议在合同中增加价格浮动条款,明确工程量变更的计价方式(如采用市场价、固定单价等),平衡业主与施工单位的利益。
-
审计原则遵循
审计应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对于非施工单位原因导致的工程量增加(如设计变更、材料价格波动),应予以合理确认。
-
风险与收益平衡
审计机构需在控制风险与保证质量之间找到平衡,避免因过度严苛的审减政策影响施工积极性。
综上,竣工结算审核应结合合同条款、市场实际情况及工程变更因素,既需防范超支风险,也要保障施工质量和双方权益,避免片面追求审减而忽视工程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