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市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部,具有独特的地理特征,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水文特征和植被分布等方面。以下是对哈密市地理特征的详细介绍。
地形地貌
天山山脉横亘
- 天山山脉横亘于哈密市,将全市分为山南山北,形成了独特的地理景观。山北地区森林、草原、雪山、冰川浑然一体,而山南则是哈密盆地,被戈壁大漠环抱。
- 哈密市的地形可以概括为“四山夹三盆”,中部高南北低,地势差异大。天山主脉呈北东—南西走向延展,南北两侧是中低山区,整个山区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五分之三。
地貌类型多样
- 哈密市的地貌类型多样,包括高山、高原、平原以及戈壁、沙漠、荒漠等。天山山脉的分布使得哈密市的地貌特征更加复杂。
- 由于天山山脉的影响,哈密市的气候差异明显,山南干燥少雨,山北阴凉湿润,形成了独特的自然环境区。
气候条件
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
- 哈密市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干燥少雨,晴天多,年平均气温9.8度,年降水量33.8毫米,年蒸发量3300毫米,年均日照3358小时,无霜期182天。
- 由于地处内陆干旱区,哈密市的降水量较少且时空变化大,属干旱少雨区。降水量的年内分配主要受水汽条件和地理位置的影响,多集中在5-9月。
昼夜温差大
哈密市的昼夜温差较大,民间有“早穿皮袄午穿纱,晚间围着火炉吃西瓜”的谚语。山区以外的市辖区域,年最大日较差可达26.7度,年极端最高气温43.9度,年极端最低气温-32度。
水文特征
河流与水文站
- 哈密市境内主要河流有哈密河、巴里坤河等,这些河流主要靠冰川融雪水和大气降水补给,流域面积小,流程短,渗漏大,年径流量小,河槽调蓄能力差。
- 由于气候干旱,哈密市的水资源以冰川融水和地下水为主。全市水资源量多年平均值为12.75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3.62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9.13亿立方米。
水资源开发利用
- 哈密市的水资源开发利用面临诸多挑战,包括水资源承载能力不足、地下水超采问题严重等。2024年,哈密市总用水量超全年计划量的1.9%,地下水开采量超年计划量的31.7%。
- 为解决水资源问题,哈密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高效节水、推进超采区水源置换、优化水资源配置等,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植被分布
森林资源
- 哈密市的森林资源主要集中在东天山北坡的阴坡和山谷河道两岸,主要树种包括新疆落叶松、天山云杉、阔叶乔木等。山地针叶林占地区总蓄积量的91%,是地区各类森林资源中林分质量最优的林种。
- 河谷阔叶林主要分布在山谷河道两岸,林地面积和蓄积量较大。戈壁荒漠林广泛分布于哈密市的戈壁荒漠上,是地区森林面积构成中最主要的部分。
植被类型
- 哈密市的植被类型多样,包括森林、草原、荒漠等。山地针叶林主要分布在海拔2100-2900米的中山带和亚高山带,河谷阔叶林分布在海拔1200-2200米的山谷河道两岸,戈壁荒漠林分布在哈密辽阔的戈壁荒漠上。
- 平原人工林是地区绿洲的生态屏障,主要分布在哈密市和巴里坤县,发挥着巨大的生态和社会效益。
哈密市以其独特的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水文特征和植被分布,形成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自然景观。其地理位置重要,历史上曾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具有重要的文化和经济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