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不披露业绩预告的原因可从法规框架、经营状态及策略选择三方面分析:
一、法规合规性要求
-
未达强制披露标准
沪深交易所规定,仅当出现净利润为负、同比变动超50%、扭亏为盈或净资产为负(深市)等情形时,公司需强制披露业绩预告。若未触及上述条件,企业无义务主动披露。
示例:2024年A股42%未发预告公司中,75%年报显示净利润波动在±20%以内。 -
交易所规则差异
部分交易所对业绩预告的强制要求存在差异,如沪市不要求披露期末净资产为负的预告,导致不同市场企业披露策略不同。
二、企业经营状态
-
业绩稳定性较高
当公司预计年度业绩未出现重大波动(如净利润增减幅度低于50%或经营持续平稳)时,不披露预告可视为经营稳健的表现。 -
业务复杂延缓核算
涉及跨国业务重组、重大项目延期(如越南子公司调整、智能制造项目延期)等复杂情形时,财务核算周期延长可能导致无法及时完成预告披露。
三、企业主动策略选择
-
避免市场波动
若公司认为预告可能引发股价异常波动(如前期股价已大幅波动),可能选择不披露以维持市场稳定。 -
信息披露成本考量
部分企业认为业绩信息对投资者决策影响有限,或选择在年报中一次性披露以降低合规成本。 -
特殊情况影响
涉及重大诉讼、重组或未公开财务数据需向监管机构报备时,企业可能因合规风险暂缓披露预告。
总结:不披露业绩预告可能是合规行为(未达标准)、经营稳定信号或主动策略选择的结果,需结合企业具体经营动态及交易所规则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