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会受理精神病人的诉讼,但具体情况需要根据精神病人的行为能力来判断。以下是详细解释:
- 1.精神病人的行为能力分类: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完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 2.诉讼代理: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如果精神病人被认定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其诉讼活动必须由法定代理人代理。法定代理人通常是患者的监护人,负责代表患者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如果精神病人被认定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法院可能会允许其本人参与诉讼,但通常也需要法定代理人的协助
- 3.法定代理人的角色:法定代理人在诉讼中处于类似于被代理人的诉讼地位。例如,如果原告是精神病患者,其法定代理人就是原告的法定诉讼代理人。法定代理人可以代其无诉讼行为能力的当事人参加诉讼活动
- 4.法院的审理方式:在审理有精神病人为当事人的案件时,法院通常会要求法定代理人出庭,因为法定代理人的意思表示被视为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如果法定代理人不出庭,法院可能会作出缺席判决;在特殊情况下,法院还可以采取拘传强制法定代理人到庭
- 5.司法鉴定:在某些情况下,法院可能会要求对精神病人的行为能力进行司法鉴定,以确定其是否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法院会受理精神病人的诉讼,但会根据其行为能力决定是由本人还是由法定代理人代理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