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当前医保政策规定,就医挂号时必须使用患者本人医保卡(码),父母看病挂号必须使用父母本人的医保卡和姓名,不可直接使用子女的医保卡挂号。以下是具体说明:
一、基本原则
-
实名制就医
医保卡(或医保电子凭证)与身份证一样,实行“一人一卡”,仅限本人实名使用,必须“专卡专用”\[6]。
示例:父母挂号时需提供其本人的医保卡/码,并填写本人姓名。 -
家庭共济≠共用医保卡
“家庭共济”仅指职工医保参保人可将个人账户余额授权给父母、配偶、子女使用,但就医挂号、结算仍需使用患者本人医保卡\[7]。
二、正确操作方式
-
挂号环节
- 必须用父母的医保卡/码挂号,填写父母的姓名\[6]。
- 若父母行动不便,子女可代为办理挂号手续,但需出示父母医保卡及双方身份证明。
-
费用结算
- 医保报销后个人自付部分,可使用子女医保个人账户余额支付(需提前办理家庭共济备案)\[7]。
- 示例:父母挂号后,结算时刷父母的医保卡,系统自动扣除子女账户余额支付自费部分\[7]。
三、违规风险
- 冒名就医:用子女医保卡挂号或填写子女姓名,属于“冒名就医”,轻则暂停医保结算,重则构成欺诈骗保\[8]。
- 就医记录混淆:若用子女医保卡挂号,父母的就诊记录会关联到子女名下,影响后续健康管理和保险理赔\[8]。
四、补充建议
- 绑定亲情账户:通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绑定父母的医保电子凭证,方便代为出示医保码,但挂号仍需使用父母信息。
- 办理家庭共济备案:通过当地医保部门或线上渠道完成备案,实现个人账户资金共济\[7]。
综上,无论是否办理家庭共济,父母就医挂号均需使用其本人的医保卡和姓名,子女仅能通过合法途径协助操作或支付自费部分\[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