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贮藏的温度主要分为以下三类,具体分类及适用范围如下:
一、常温储存
- 温度范围:≤30℃,建议控制在20-30℃之间。
- 适用对象:多数普通中药材(如矿物类、动物类药材)及稳定性较高的药材。
- 注意事项:需避免高温导致成分挥发,配合湿度控制(通常35%-75%)。
二、阴凉储存
- 温度范围:≤20℃或15-25℃。
- 适用对象:对温度敏感或含挥发性成分的药材(如薄荷、香附等)。
- 注意事项:需避光、通风良好,避免温度剧烈波动。
三、低温冷藏储存
- 普通饮片:2-10℃,适用于易变质的中药饮片(如黄芪、天门冬等)。
- 鲜药材及汤剂:0-5℃,用于鲜石斛、鲜芦根等生鲜药材及熬制后的中药汤剂。
- 特殊冷藏:部分需长期保存的中药(如真空包装汤剂、药丸)可冷冻(-18℃以下),但需密封并缓慢解冻。
补充说明
- 草本植物类:建议0℃左右保存。
- 湿度配合:易吸潮药材(如人参、冬虫夏草)需额外控制湿度(通常<60%)。
- 分类存放:不同药材需分区储存,避免串味或相互影响。
以上分类需结合具体药材特性灵活调整,确保药效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