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医疗费的最新规定主要涉及多个方面,以下是一些关键要点:
-
生育保险覆盖人群扩大
- 自2025年1月1日起,四川省灵活就业人员(包括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在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时,可以选择参加生育保险,缴费基数和费率与单位职工一致。
- 北京、上海、安徽、广东等多地之前也发文明确逐步将灵活就业人员或领取失业金期间的人员纳入生育保险待遇享受范围。
-
生育津贴申领流程优化
- 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部分地区已实现生育津贴发放至个人。例如,上海、福建、山东、重庆、甘肃、宁夏、兵团等地全部实现;北京、天津等16个省(区、市)部分实现;山西、吉林等9个省(市)仍要求发放至单位。
- 国家医保局推动探索生育津贴更多直接发放给女职工本人,如安徽、内蒙古、宁夏、福建漳州、河南开封、山东青岛等多地实行“免申即享”,定点医院自动上传信息,审核通过后生育津贴可直接发放至参保职工个人账户。
-
生育保险待遇提高
- 沈阳:自2025年1月1日起,提升生育医保待遇,取消住院分娩起付标准,参保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分娩的生育医疗费按医保规定比例报销;居民医保设置独立产前检查结算类别,定额补贴调整为按比例报销,孕期内最高支付限额1500元;生育保险参保人员在本市内办理生育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的,参保缴费中断不超过3个月的,连续计算缴费时间。
- 安徽:自2025年1月起,扩大生育医保享受范围和报销额度,增加补助金待遇。如参保职工产前检查定额补助标准提高200元至1000元/人;顺产、助娩产、剖宫产的生育医疗费用补助标准分别提高300元,达到3300元、3800元、5300元;未享受生育医疗费补助待遇的参保男职工配偶及参保居民住院分娩生育费用定额补助标准调整等。
-
辅助生殖纳入医保:截至2024年10月30日,全国已有北京、浙江、四川、湖南等27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文将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剩余4个省份正在加快推进相关工作。
生育医疗费的最新规定体现了国家对生育保障政策的不断优化和完善,旨在减轻生育家庭的医疗负担,提高生育保障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