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察布是内蒙古自治区的一个地级市,其名称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背景。了解乌兰察布过去的名字,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其历史沿革和地区发展。
乌兰察布的历史名称
乌兰察布盟
- 历史背景:乌兰察布市的前身是乌兰察布盟,简称“乌盟”,这一名称起源于清朝初期的会盟制度。清代乌兰察布盟属理藩院统辖,绥远将军衙署节制,对所属四部六旗进行监督和调节。
- 形成时间:乌兰察布盟形成于清朝康熙年间(1662年—1722年),由先后归附清廷的蒙古四部六旗首次会盟于四子王旗境内乌兰察布地方。
集宁
- 历史背景:集宁在1953年就建市了,是乌兰察布盟的行政所在地。2003年撤盟建市时,把集宁市撤消了改为集宁区,成为乌兰察布市的市府所在地。
- 名称由来:集宁这个名字与100多年前修建京绥铁路线有关。最初铁路线规划在“平地泉”,但因传教士的阻止,铁路线北移到了“老鸹嘴子”,最初这一站的名字依然叫“平地泉站”,后改为“老平地泉”,最终定名为“集宁”。
乌兰察布名称的由来
地名含义
- 蒙古语含义:乌兰察布系蒙古语,意为“红色的山口”。因清初会盟于红山口(今呼和浩特市东北大青山脚下)而得名。
- 历史背景:乌兰察布这个名字的形成与清朝初期的会盟制度密切相关。康熙十四年(1675年),察哈尔部右翼四旗进入今乌兰察布东部地区,因该地有河流,故名乌兰察布。
乌兰察布的地理位置和行政变化
地理位置
- 地理概况:乌兰察布市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东北与锡林郭勒盟毗连,东邻河北省张家口市,南接山西省大同市、朔州市,西连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北与蒙古国接壤。
- 历史变迁:乌兰察布地区在历史上一直是中原王朝与北方少数民族交汇交融的地区。战国时期,大部分属赵国和匈奴的领地。秦并六国后,设置了云中、代郡、雁门三郡。秦亡后,匈奴占据了这里的大部分地区,并于西汉时在今天的四子王旗境内建立了中部单于庭。
行政变化
- 行政区划调整:1954年,绥远省与内蒙古自治区合并,乌兰察布盟自治区人民政府改为“乌兰察布盟人民政府”,为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领导下的一级地方政权。2003年,乌兰察布盟正式撤盟设市,成为乌兰察布市。
- 首府变迁:乌兰察布盟的盟行署最初设在乌兰花,后迁至包头市。1951年迁至固阳县城关镇,1954年迁至集宁市,2003年集宁市改为集宁区,成为乌兰察布市的市府所在地。
乌兰察布过去被称为乌兰察布盟,简称“乌盟”,其名称起源于清朝初期的会盟制度。集宁作为乌兰察布市的首府,其名称与100多年前修建京绥铁路线有关。乌兰察布地区在历史上一直是中原王朝与北方少数民族交汇交融的地区,历经多次行政区划调整,最终形成了今天的乌兰察布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