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介苗(BCG)是预防结核病的重要疫苗,在中国也有广泛的接种历史。以下是关于中国卡介苗普及时间的详细信息。
中国卡介苗的普及时间
1949年开始强制推行
- 强制推行的起始时间:中国从1949年开始强制推行卡介苗接种。1948年,陈正仁、魏锡华、朱宗尧自丹麦血清疫苗研究所带回卡介苗冻干菌种,分别在北京和上海试制、试种,随后在解放后开始了大规模的接种工作。
- 接种的推广:新中国成立后,卡介苗被列为第一支免费接种疫苗,开始在新生儿中大规模生产和推广。
1978年全国计划免疫工作
- 计划免疫的开展:1978年,中国开展了全国儿童计划免疫工作,卡介苗作为计划免疫的一部分,被纳入儿童免疫程序中,进一步推动了卡介苗的普及。
- 计划免疫的实施:从1985年开始,全国范围内普及儿童计划免疫工作,卡介苗作为“四苗防六病”的一部分,得到了广泛的接种。
卡介苗在中国的接种历史
早期接种尝试
- 早期的接种尝试:卡介苗接种工作始于1933年,由王良医师从法国带回的卡介菌在重庆自行制造并给婴儿接种,随后在上海等地也开展了试制和试种。
-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断: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接种工作被迫停止,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恢复。
新中国成立后的推广
- 全国范围内的推广:新中国成立后,卡介苗被列为免费疫苗,开始在新生儿中大规模推广接种,接种率逐渐提高。
- 计划免疫的实施:1978年开始的全国计划免疫工作,进一步推动了卡介苗的普及,接种率显著增加。
卡介苗接种的程序和注意事项
接种程序
- 接种时间: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至3月龄内完成卡介苗接种。对于未接种者,需先进行PPD试验后再行接种。
- 接种部位:卡介苗应接种在左上臂三角肌外下缘,采用皮内注射的方式。
注意事项
- 禁忌人群:已知对疫苗任何成分过敏者、存在免疫缺陷、免疫功能低下或患有严重湿疹等皮肤病的患儿、处于发热或急性疾病期的儿童不宜接种。
- 接种后的反应:接种后2周左右,接种部位可能出现红肿浸润,随后逐渐化脓、破溃,并在8-12周内结痂形成疤痕(俗称“卡疤”)。
卡介苗在中国的普及始于1949年,随后在1978年全国计划免疫工作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卡介苗作为预防结核病的重要疫苗,通过全国范围内的强制接种和计划免疫,显著降低了儿童结核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接种卡介苗后,大多数儿童会在接种部位留下疤痕,这是接种成功的标志。
卡介苗接种的最佳时间是什么时候
卡介苗接种的最佳时间是在新生儿出生后的24小时之内。
卡介苗接种的最佳时间
- 正常足月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以尽早建立对结核病的免疫力。
- 早产儿或低体重儿:如果出生体重低于2500克或胎龄小于37周,需暂缓接种,待体重达标或健康状况稳定后再补种,通常在出院前或满月时进行。
- 特殊情况:如果新生儿因疾病无法按时接种,需在病情稳定后尽快补种,最迟不超过3月龄。
补种原则
- 3月龄内:可直接补种卡介苗。
- 3月龄至3岁:需先做结核菌素试验(PPD试验),阴性方可接种。
- 4岁及以上:一般不再补种卡介苗。
卡介苗接种后有哪些常见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
卡介苗接种后常见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如下:
常见的不良反应
-
局部反应:
- 红肿:接种后2-3天,接种部位皮肤会略有红肿,这是正常的免疫反应。
- 化脓:2-3周后,接种部位可能出现丘疹状浸润硬块,逐渐软化成白色脓疱,可自行破溃,直径通常在3-5毫米。
- 卡疤:8-12周后,大部分愈合,结痂脱落后形成凹陷性疤痕,俗称“卡疤”。
-
淋巴结反应:
- 少数人在接种后1-3个月内,接种处同侧腋下淋巴结可出现轻微肿大,但不超过10毫米,通常会自行消退。
处理方法
-
局部护理:
- 保持接种部位清洁,避免接触水或宝宝手搔抓。
- 脓疱或浅表溃疡可用碘伏等刺激性小的消毒剂进行消毒,防止细菌感染。
- 不要自行排脓或揭痂,让痂自然脱落。
-
全身反应:
- 如果出现轻度发热(≤37.5℃),可加强观察,适当休息,多饮水。
- 如果发热超过37.5℃或伴有其他全身症状,应及时就医。
-
严重反应:
- 如果接种处局部脓肿或溃疡直径大于10毫米,且12周后仍未愈合,或同侧腋下淋巴结肿大明显,建议到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
中国卡介苗接种率低的原因是什么
中国卡介苗接种率低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
接种普及率低:尽管大多数新生儿按照基础免疫要求接种了卡介苗,但在一些偏远农村地区,仍有部分婴儿未能接种,导致整体接种普及率未能达到100%。
-
复种宣传不足:许多人对卡介苗的复种缺乏了解,不清楚复种的目的和意义,导致复种率极低。即使完成了初种,部分人群体内也未产生足够的抗结核抗体。
-
接种方法不规范:部分医护人员在接种卡介苗时未能掌握正确的接种方法,如皮内注射或皮上划痕法,导致接种成功率不高。
-
个体差异:由于个体免疫系统的差异,部分人在接种卡介苗后可能无法产生足够的免疫应答,或者抗体水平较低,无法持久保护。
-
对结核病危害性认识不足: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结核病治疗的规范化,部分人群对结核病的危害性放松了警惕,导致卡介苗的复种率低。
-
宣传力度不够:社区中关于结核病和卡介苗接种的宣传力度不足,尤其是对早期预防和复种必要性的宣传不够,影响了接种率的提升。
-
疫苗接种计划和政策变化:部分地区可能改变了疫苗接种计划,不再将卡介苗作为常规接种疫苗,导致接种人数减少。
-
疫苗供应和管理问题:部分地区可能存在疫苗供应不足、接种费用过高或接种设施不足等问题,影响了卡介苗的接种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