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最后两年多交有一定的好处,也可能存在一些弊端,具体如下:
好处
- 养老金待遇提高:
- 基础养老金增加:养老金的计算中,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以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 1 年发给 1%。最后两年多交,会提高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从而增加基础养老金。例如,按目前的标准,如果缴费基数是 7000 元,每多缴一年,基础养老金就会增加上年度在岗人员平均工资的 1%。
- 个人账户养老金增多: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相应的计发月数。多交社保会使个人账户储存额增加,退休后每月领取的个人账户养老金也会增多。如一年个人账户多积累 6720 元,按照 139 个月的计发月数计算,每个月能多拿 48 元左右。
- 医疗保障更完善:
- 医保报销比例可能提高:部分地区医保报销比例与缴费年限挂钩,缴费时间越长,报销比例可能越高,最后两年多交有助于提高医保报销待遇,在生病就医时能减轻经济负担。
- 满足退休医保享受条件:大多数地区规定,男性医保需缴满 25 年、女性需缴满 20 年才能在退休后享受医保待遇。若之前缴费年限不足,最后两年多交可使医保缴费年限达标,避免退休后因医保年限不够而无法享受医保待遇或需一次性补缴一大笔费用的情况。
- 应对政策变化:国家正逐渐推行延迟退休政策,退休年龄的延后意味着养老金领取的时间可能被拉长。多缴社保,不仅能使养老金基数更高,未来在养老金调整时也更有优势,并且能更好地适应政策变化,为将来的政策红利 “铺路”。
- 完善社保体系:多交社保可以使个人社保体系更加完整,在一些需要审核社保缴纳情况的场景中,如贷款、出国等,良好的社保缴纳记录有助于提升个人信用,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麻烦。
弊端
- 经济压力增加:如果是灵活就业人员,社保缴费比例相对较高,以养老保险为例,缴费比例大约是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的 20%,再加上医疗保险的 8%,一年算下来支出较多。对经济条件一般的个人或家庭来说,最后两年多交社保会增加经济负担。即使是在职职工,虽然单位承担大部分费用,但个人仍需缴纳一定比例,经济紧张时也会感觉有压力。
- 滞纳金问题:如果是补缴社保,可能会产生滞纳金。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由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责令限期缴纳或者补足,并自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万分之五的滞纳金;逾期仍不缴纳的,由有关行政部门处欠缴数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不过,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因单位原因导致员工社保未按时缴纳,可能不会向员工收取滞纳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