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间隔缺损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约占先心病的20%,由胚胎期心脏发育异常导致左右心室间出现异常通道。小缺损可能无症状且自行闭合,大缺损则易引发呼吸困难、发育迟缓甚至心力衰竭,需手术干预。
-
疾病本质:心脏室间隔在胎儿期未完全闭合,形成左心室至右心室的异常血流分流,分流量与缺损大小直接相关。膜部缺损最常见(占60%-70%),肌部缺损较小且可能随年龄闭合。
-
症状表现:
- 小缺损:多数无症状,仅体检发现心脏杂音。
- 大缺损:婴儿期即出现气促、多汗、喂养困难,儿童可能发育迟缓,成人活动后心悸乏力。严重者出现肺动脉高压时,可导致青紫(发绀)和心衰。
-
治疗关键:
- 观察随访:小于0.5厘米的缺损可能自愈,需定期超声监测。
- 手术时机:症状明显或肺动脉高压者需尽早手术,4-10岁为理想阶段;介入封堵术(微创)适用于特定位置缺损,开胸修补术则适用复杂病例。
提示:若孩子反复呼吸道感染或活动耐力差,建议排查心脏问题;成年患者即使无症状也应定期评估,避免延误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