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痛风的病因核心在于肝脾肾功能失调与湿热痰瘀等病理因素交织,现代饮食结构改变和不良生活习惯加剧了体内浊毒积聚,最终导致关节红肿热痛。其发病既有先天体质偏颇的内因,也与外邪侵袭、饮食不节等外因密切相关,需从整体调理入手。
-
肝脾肾功能失调是根本
脾虚则运化失职,湿浊内生;肝郁气滞影响气血运行;肾虚导致水液代谢障碍,三者协同失衡使尿酸排泄受阻。长期高嘌呤饮食、熬夜等习惯会进一步损伤脏腑功能,形成恶性循环。 -
湿热痰瘀是直接诱因
过食肥甘厚味或饮酒无度易生湿热,湿热下注关节则红肿热痛;痰浊因脾虚积聚,阻塞经络;气滞血瘀则加剧疼痛。潮湿环境、情绪压力等外部因素会加速这些病理过程。 -
体质与遗传的潜在影响
痰湿体质、阳虚体质者更易发病,男性因激素特点及应酬频繁风险更高。家族中若有痛风病史,需提前关注尿酸水平,通过饮食运动调节体质偏颇。 -
外邪与生活习惯的叠加作用
风寒湿邪侵袭关节时,可能诱发急性发作;长期久坐、关节劳损或突然受凉会加速尿酸盐结晶沉积。现代人高糖饮料、熬夜等习惯进一步推高年轻群体发病率。
痛风防治需标本兼顾:急性期清热利湿治标,缓解期调肝脾肾治本。日常避免高嘌呤饮食、规律作息,配合八段锦等柔缓运动增强代谢,才能从根源减少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