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岗位职责涵盖了从基本的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到复杂的公共卫生任务。了解这些职责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社区卫生服务站在社区健康服务体系中的作用。
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人员岗位职责
基本职责
- 准时上岗:工作人员需准时上岗,按规定着装,保持仪表整洁,并严格无菌操作。
- 接待咨询者:主动热情地接待每一位咨询者,收集信息资料,加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并定期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互通信息。
- 出诊服务:对行动不便需要出诊的病员,应及时通知有关人员安排上门服务;对社区危重病人应联系转诊或住院手续。
- 参加学习:积极参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织的政治及业务学习,保持室内安静整洁,并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具体岗位职责
- 全科医生:负责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提供家庭出诊、家庭护理等服务,严格执行医疗常规,确保合理用药。
- 护士:负责测量体温、血压等生命体征,协助医生进行各类检查和治疗操作,开展健康咨询和宣传教育。
- 公共卫生人员:负责社区居民的健康管理工作,包括健康档案的建立和维护,开展健康评估和评价,制定个体化的健康管理计划。
- 药房工作人员:负责药品的采购、存储和配发,提供合理用药的指导和咨询,协助医生进行药物管理和临床用药监测。
社区卫生服务站管理制度
基本制度
- 岗位责任制:建立岗位责任制,健全各项技术操作规程,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
- 财务制度: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建立健全登记、统计制度,确保资料完整准确,上报及时,物资定期清点,帐目妥善保管。
- 医疗差错报告制度:建立门诊、出诊、转诊及医疗差错报告制度,及时处理医疗纠纷和差错事故,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公共卫生制度
- 传染病管理: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时发现和报告传染病病例,开展疫情监测和处置。
- 慢性病防治:加强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筛查和管理,定期开展健康教育和随访服务。
- 健康教育: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普及疾病预防知识,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社区卫生服务站门诊工作制度
基本要求
- 文明行医:坚持文明行医,礼貌待人,诊治认真,检查细心,实行24小时应诊制。
- 医疗原则:掌握医疗原则,严格执行医疗常规,做到因病施治,科学、合理用药,不增加病人不合理的经济负担。
- 急救准备:急、重、危病人优先接诊,经初步抢救诊疗后及时护送转诊,各类急救药品、器材应准备完善,保持应急状态。
具体操作规范
- 查对制度: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操作规范,严防各类差错事故的发生。
- 医疗文件管理:医疗文件规范,做到看病有登记,取药有处方,收费有凭据,转诊有记录,项目填写齐全,字迹清楚,收费合理,计价正确。
社区卫生服务站出诊制度
基本要求
- 出诊安排:按群众需求,由站长安排出诊医生,做到随时上门出诊。
- 出诊准备:出诊前查阅病人的健康档案,带上必要的药品、器械,并向病人和家属宣传注射须知。
具体操作规范
- 静脉输液管理:对病情严重的患者及时联系转诊和住院,出诊后随时与病人保持联系,了解病情变化,补充病人健康档案。
- 药品管理:出诊所使用的药品应在当日与药房结清,并将收入缴入社区卫生服务站财务。
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岗位职责涵盖了从基本的医疗服务到复杂的公共卫生任务。工作人员需准时上岗,热情接待咨询者,及时出诊,并严格遵守各项制度和操作规范。通过这些措施,社区卫生服务站能够有效提供全面的社区卫生服务,保障社区居民的健康。
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主要服务内容
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设备和技术要求
社区卫生服务站是为社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基层医疗机构。以下是社区卫生服务站在设备和技术方面的具体要求:
设备要求
社区卫生服务站应配备以下基本设备:
-
诊疗设备:
- 诊断床
- 听诊器
- 血压计
- 体温计
- 观片灯
- 体重身高计
- 血糖仪
- 出诊箱
- 治疗推车
- 急救箱
- 供氧设备
- 电冰箱
- 脉枕
- 针灸器具
- 火罐
- 必要的消毒灭菌设施
- 药品柜
- 档案柜
- 电脑及打印设备
- 电话等通讯设备
- 健康教育影像设备
-
辅助检查设备:
- 心电图机
- B超
- 显微镜
- 离心机
- 血球计数仪
- 尿常规分析仪
- 生化分析仪
- 电冰箱
- 恒温箱
- 高压蒸汽消毒器等必要的消毒灭菌设施
-
预防保健设备:
- 妇科检查床
- 妇科常规检查设备
- 身长(高)和体重测查设备
- 听(视)力测查工具
- 紫外线灯
- 冷藏包
- 运动治疗和功能测评类等基本康复训练和理疗设备
-
健康教育及其他设备:
- 健康教育影像设备
- 计算机及打印设备
- 电话等通讯设备
- 健康档案
- 医疗保险信息管理与费用结算有关设备
技术要求
-
人员配备:
- 至少配备2名执业范围为全科医学专业的临床类别、中医类别执业医师。
- 至少有1名中级以上任职资格的执业医师。
- 至少有1名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执业医师。
- 每名执业医师至少配备1名注册护士。
- 其他人员按需配备
-
规章制度:
- 制定人员岗位责任制、在职教育培训制度。
- 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各项卫生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
-
房屋要求:
- 建筑面积不少于150平方米,布局合理,充分体现保护患者隐私、无障碍设计要求,并符合国家卫生学标准
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药品管理
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药品管理是确保居民用药安全、有效的重要环节。以下是对社区卫生服务站药品管理的详细介绍:
药品采购与验收
- 采购渠道:社区卫生服务站使用的药品必须从其隶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调入,社区服务中心的药品必须从县药品采购中心购进,不得自行采购药品。
- 验收流程:药品应逐项验收外观质量、批准文号、商标、批号、效期和数量等项目,并登记在册。
药品储存与养护
- 储存要求:药品必须分类定位放置,应按药理作用、剂型、类型和药品理化性质摆放。
- 养护制度:实行药品在库养护制度,定期检查药品的质量,并登记在册。
药品效期管理
- 效期登记:建立效期登记簿,标出近二年内到期药品的效期,对期限较近的药品要及时处理,药品使用遵循“先产先出、近期先用”的原则。
药品调配与发放
- 调配规范:配方要“三查七对”,药袋上注明药名、病人姓名、用法用量,特殊用法或注意事项应清楚。处方配发实行双签名制度。
- 发放制度:建立药品日报制度,贵重药品及安全范围小的药品及时做账、帐物相符。
药品清点与账册管理
- 清点制度:每月底必须对库存药品进行盘点,做到药品消耗与经费收入相符。
- 账册管理:社区卫生服务站药品建立帐册,专(兼)职人员负责。
药品安全与风险管理
- 安全意识:牢固树立安全意识,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履行职责,规范操作,严防服务差错及事故的发生。
- 差错事故登记:建立差错事故登记制度和药物质量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