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病医保和大病救助是我国医疗保障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在覆盖人群、筹资来源、保障方式、享受途径以及性质等方面存在一些区别,以下是具体介绍:
覆盖人群
大病医保:只要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包括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或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就可以享受大病保险待遇。
大病救助:主要针对经过民政部门认定的特困人员、低保对象、低保边缘家庭成员、返贫致贫人口、防止返贫监测人口、因病致贫重病患者等困难人群。
筹资来源
大病医保:城乡居民的大病保险资金从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中划出一定比例或额度作为大病保险资金,参保人个人不缴费;城镇职工的大病保险资金则来源于每年每人100元的筹资。
大病救助:救助资助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
保障方式
大病医保:针对符合医保统筹政策的费用,经过基本医疗保险报销之后,自负费用仍然超过一定额度的部分按照政策予以报销。
大病救助:包括资助参保和对医疗费用给予救助。资助参保指对参保缴费有困难的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个人缴费部分由政府给予一定补贴;对医疗费用给予救助指医疗救助对象年度内发生的医疗费用,经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等报销后,累计个人负担部分按照规定比例进行医疗救助。
享受途径
大病医保:随着医保信息系统的不断完善,目前大病保险可以实现在定点医药机构“一站式”直接结算。
大病救助:同样可以在定点医药机构窗口“一站式”结算,与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组成三重保障。
性质
大病医保:是一种社会保险,具有强制性和普遍性,参保人需要按照规定缴纳一定的保费,享受相应的保障待遇。
大病救助:是一种社会救助,具有公益性和针对性,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拨款和社会捐赠等资金来源,为特定困难人群提供医疗救助。
总的来说,大病医保和大病救助都是为了减轻患者的大病医疗费用负担,但它们在覆盖人群、筹资来源、保障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大病医保更侧重于对参保人群的普遍保障,而大病救助则更关注对困难人群的特殊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