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入性肺炎的定义
吸入性肺炎是指由于食物、液体(如呕吐物)或异物进入呼吸道和肺部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其核心机制是吸入的物质对肺部组织造成直接刺激或携带的病原体导致感染。
吸入性肺炎的类型
根据吸入物的性状、肺部疾病的发病机制、表现和治疗指南,可将临床上常见的吸入性肺炎分为三种类型:
- 化学性肺炎:吸入对下呼吸道有毒的物质,如胃酸,与细菌感染无关。
- 细菌感染:吸入性肺炎最常见的类型是由正常存在于上呼吸道或胃部的细菌引起的。
- 气道阻塞:一些液体或颗粒物质导致的气道阻塞或反射性气道关闭,从而引发的吸入性肺炎。
吸入性肺炎的病因
- 误吸胃内容物:临床上最常见的吸入性肺炎类型,由于胃酸刺激而引起的肺部感染。
- 吸入有害物质:如煤油、汽油、干洗剂、家具上光剂等,多见于儿童。
- 防御功能减弱:全身麻醉、脑血管意外、癫痫发作、酒精中毒、麻醉过量或服镇静剂后的患者,防御功能减弱或消失,易发生吸入性肺炎。
- 气管食管瘘:各种原因引起的气管食管瘘,食物也可经食管直接进入气管内。
- 医源性因素:如胃管刺激咽部引起呕吐;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影响喉功能,抑制正常咽部运动可将呕吐物吸入气道。
- 老年人反应性差:老年人反应性差也易发生吸入性肺炎。
吸入性肺炎的临床表现
吸入性肺炎的临床表现与诱发因素和机体的状态有关,轻重不一,但如诱发因素不能及时去除,彻底治疗较困难,易反复发作。
- 咳嗽和咳痰:吸入呕吐物可突发喉反射性痉挛和支气管刺激发生喘鸣剧咳。
- 呼吸困难:神志不清者,吸入后常无明显症状,但于1~2小时后可突发呼吸困难,出现发绀。
- 发热:体温可出现中高热。
- 肺部啰音:两肺可闻及湿啰音和哮鸣音。
- 低氧血症:出现严重低氧血症,可产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并可伴二氧化碳潴留和代谢性酸中毒。
吸入性肺炎的检查
-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数可正常或偏高。
- 胸部X线:于吸入后1~2小时即能见到两肺散在不规则片状边缘模糊阴影,肺内病变分布与吸收时体位有关,常见于中下肺叶,右肺为多见。
吸入性肺炎的诊断
对于有误吸高危因素的人群,突然出现刺激性咳嗽,咳痰,呼吸困难或呼吸衰竭,或反复出现发热,应考虑吸入性肺炎,结合胸部影像学检查,较易作出诊断。
吸入性肺炎的治疗
- 氧疗:在紧急情况下,应立即给予高浓度氧吸入。
- 抗生素:抗生素只用于控制继发性感染,而不主张用于预防细菌性感染。
- 机械通气:条件允许可应用纤支镜或气管插管将异物吸出。
- 支持治疗:包括补充氧气和机械通气。
吸入性肺炎的预防
预防吸入性肺炎的主要措施为防止食物或胃容物吸入,如手术麻醉前应充分让胃排空,对昏迷患者可采取头低及侧卧位,尽早安置胃管,必要时作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加强护理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