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边境牧羊犬咬伤后应立即前往急诊外科或普通外科处理伤口,必要时转至感染科评估疫苗接种需求。关键处理要点包括彻底清洗伤口、及时接种狂犬疫苗和破伤风疫苗,并根据咬伤程度决定是否注射免疫球蛋白。
第一时间用肥皂水与流动清水交替冲洗伤口15分钟以上,降低感染风险。若出血量大或伤口深,需用干净纱布按压止血,避免过度包扎。就诊时优先选择急诊外科,医生会判断是否需要清创、缝合或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若当地医院未设置急诊外科,普通外科或急诊科均可接诊。
无论边牧是否接种狂犬疫苗,被咬后均应24小时内接种狂犬疫苗,必要时在伤口周围注射免疫球蛋白。若5年内未接种破伤风疫苗,需补打破伤风针剂。皮肤破损但未出血属于二级暴露,必须接种疫苗;出血或黏膜接触则属三级暴露,需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
48小时内密切观察伤口红肿、渗液情况,出现发热或疼痛加剧需复诊。避免自行用药或迷信偏方,全程遵循医嘱可最大限度降低狂犬病、细菌感染等风险。与犬类接触后保持冷静,及时规范处理是预防后遗症的核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