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自家狗咬伤后出现肿胀、发热的情况,可能是伤口感染或免疫反应的表现,需立即处理伤口并评估狂犬病暴露风险。以下是关键应对步骤:
-
紧急伤口处理
• 用流动清水和肥皂交替冲洗伤口15分钟,减少病毒和细菌残留。
• 用碘伏或酒精消毒伤口,避免包扎过紧以防厌氧菌感染。 -
判断感染迹象
• 若红肿扩散、疼痛加剧或出现脓液,提示细菌感染,需尽快就医使用抗生素。
• 持续发热超过38℃可能需血常规检查确认感染程度。 -
狂犬病风险评估
• 即使宠物接种过疫苗,若咬伤部位在头颈部或伤口较深,仍需咨询医生是否接种狂犬疫苗。
• 未接种疫苗的犬只需立即启动免疫程序并隔离观察动物10天。 -
对症缓解不适
• 抬高患肢减轻肿胀,24小时内可冰敷(每次15分钟)。
• 发热时可临时服用对乙酰氨基酚,但避免阿司匹林以防出血。
提示:动物咬伤后72小时是干预黄金期,切勿因宠物“健康外观”延误处理。若出现肌肉痉挛、恐水等症状,立即急诊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