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家里的狗咬伤后出现肿胀,是否会传染取决于狗的疫苗接种情况和伤口暴露等级。 关键点包括:若狗已接种狂犬疫苗且伤口未破损(Ⅰ级暴露),传染风险极低;若伤口红肿伴随破皮或出血(Ⅱ/Ⅲ级暴露),可能感染狂犬病或细菌(如巴斯德菌),需立即清洗消毒并接种疫苗。
-
传染风险的核心因素
狗的狂犬疫苗接种记录是首要判断依据。未接种疫苗的狗可能携带病毒,通过唾液传播;即使家养宠物,若未定期免疫,仍存在潜在风险。伤口深度和暴露等级(如是否出血)直接影响病原体侵入概率。 -
肿胀的潜在原因与应对
肿胀可能是组织损伤或感染的信号。细菌感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巴斯德菌)常见于狗咬伤,表现为红肿、疼痛或渗液。需用肥皂水冲洗15分钟,并就医评估是否需抗生素或破伤风疫苗。 -
狂犬病的特殊性与紧急处理
狂犬病致死率近100%,但潜伏期长(通常1-3个月)。即使狗看似健康,若无法确认其疫苗接种史,应按Ⅲ级暴露处理:注射免疫球蛋白+狂犬疫苗,阻断病毒扩散。
被家狗咬伤后肿胀不可轻视,及时清洁伤口并评估暴露等级是关键。无论宠物是否接种疫苗,出现破皮或出血务必24小时内就医,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