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适量吃酱可获取营养并调节血压,但需控制摄入量,注意搭配和选择低钠产品。
高血压患者适量吃酱有一定益处,酱类如芝麻酱、黄酱等富含蛋白质、钾、钙和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其中钾元素可促进钠排出、辅助调控血压,钙也有助于维持血管正常功能。以芝麻酱为例,其含有的不饱和脂肪酸还能改善血管弹性,黄酱中的亚油酸等成分可降低血液黏稠度、减少血管压力。部分酱料中的芹菜素等植物活性物质具有抗炎作用,能帮助减轻血管内皮损伤,从而间接降低高血压风险。但部分酱料钠含量高,过量食用反而可能加重血压问题,因此需控制量并结合低钠选择。
芝麻酱: 富含钾、钙、亚油酸等成分,钾元素可帮助排出体内多余钠,间接辅助降压,其含有的膳食纤维则能促进肠道蠕动,帮助代谢钠和废物。但芝麻酱热量较高,且部分产品添加盐分,建议每次使用约10克并搭配低钠盐产品。
黄酱: 发酵过程中生成的多酚类抗氧化物质有助于清除自由基、保护血管健康,大豆蛋白及异黄酮成分可降低胆固醇水平,减轻动脉硬化风险。需注意避免选择含隐形高盐添加剂的酱料,每日摄入量不宜超30克。
其他酱类选择: 如低盐豆瓣酱、无添加复合酱等,在烹饪时需注意减少额外酱油或味精使用,避免钠摄入叠加。酱料可与富含钾的绿叶蔬菜搭配食用,如菠菜、芹菜等,通过食物间的营养成分协同作用平衡钠吸收。
需特别警惕高钠酱腌制品如咸菜、辣酱等长期高频食用导致钠总量超标的问题,这类食品易造成血管收缩异常并破坏钾钠离子代谢平衡。高血压患者推荐以新鲜蔬茎类(如芹菜、莴笋)替代部分酱料摄入,并保持饮食多样性,定期监测血压水平。建议优先选择标注“低钠”或未加工的天然酱料,优先使用蒸煮炖等低温烹饪手法减少酱料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