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狗狗咬伤后,以下几种情况下必须接种狂犬病疫苗:
1. 咬伤暴露分级
- II级暴露:裸露的皮肤被轻咬,或无出血的轻微抓伤或擦伤。
- III级暴露:单处或多处贯穿皮肤的咬伤或抓伤;破损皮肤被舔舐;粘膜被动物唾液污染;暴露于蝙蝠。
- 对于II级和III级暴露,必须立即处理伤口并接种狂犬病疫苗。
2. 咬伤动物的风险
- 高风险动物:如流浪狗、疑似患狂犬病的犬只、野生动物(如蝙蝠、狐狸等)。
- 低风险动物:如家养宠物,但即便宠物接种过狂犬疫苗,仍有感染风险,需接种疫苗。
3. 伤口处理与疫苗接种
- 咬伤后,应立即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交替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再用75%酒精或2%-3%碘酒消毒。
- 尽快前往正规医疗机构接种狂犬病疫苗,并根据咬伤程度决定是否注射狂犬免疫球蛋白。
4. “十日观察法”的局限性
- “十日观察法”仅适用于家养宠物,且在观察期间需确保动物健康。
- 如果动物在观察期内死亡或出现异常,应立即接种疫苗。
5. 接种狂犬疫苗的重要性
- 狂犬病是一种几乎100%致死的疾病,但通过及时接种狂犬疫苗,可以完全预防感染。
总结
被狗狗咬伤后,必须根据咬伤暴露分级、动物风险以及伤口处理情况,尽快接种狂犬病疫苗,以避免狂犬病的致命威胁。如需进一步处理,请及时前往正规医疗机构进行专业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