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狗狗咬伤后,第一时间应彻底冲洗伤口、消毒处理并立即就医评估狂犬病暴露风险。家养或流浪犬咬伤均需警惕病毒潜伏风险,尤其当伤口较深或位于头面部时,必须按规范接种疫苗并注射被动免疫制剂。
-
紧急冲洗伤口
用肥皂水与流动清水交替冲洗15分钟以上,深部伤口需借助注射器冲洗内部。碱性肥皂水可破坏狂犬病毒包膜,降低感染概率。 -
消毒与止血
冲洗后立即用碘伏或酒精消毒伤口,避免病毒扩散。若出血不止,用干净纱布按压止血,但避免包扎过紧影响后续处置。 -
暴露等级判定
医生将根据伤口深度、位置及接触方式(如粘膜暴露)划分Ⅰ-Ⅲ级暴露。Ⅲ级暴露需联合接种疫苗和被动免疫制剂,直接中和病毒。 -
疫苗接种程序
采用“2-1-1”或传统5针法,全程接种期间避免臀部注射。若3个月后再次暴露,仅需加强2针。免疫功能低下者需额外评估。 -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孕妇、儿童及老人应优先就医,伤口未愈合前忌食辛辣食物。接种后观察发热、头痛等症状,及时复诊。
提示:即使宠物犬已接种疫苗,被咬后仍需规范处置。狂犬病致死率近100%,24小时内前往犬伤门诊是关键。保存犬只信息以便追踪,切勿存侥幸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