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患者吃蒲公英有助于疏肝解郁、清热去火,调节情绪,部分患者坚持食用配合调理可缓解抑郁症状,但食用时需注意相关禁忌。
蒲公英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味苦、甘,性寒,入肝、胃经,从中医角度而言,在调节心理情绪方面有独特益处。中医认为,很多心理健康问题与肝郁气滞、郁而化热有关,而蒲公英具有良好的疏肝理气、清热解郁功效。抑郁症等心理疾病患者常伴有烦躁、焦虑、情绪低落等情绪问题,按中医说法是体内有郁热干扰心神,蒲公英的寒性能清除郁热,减轻烦躁感,让患者心情逐渐平静,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心理状态。
抑郁症患者很多存在肝气不舒的情况,蒲公英疏肝理气的作用有助于调理肝脏气机,使肝气顺畅条达。还能清热去火,缓解因肝郁化热带来的各种不适,间接对情绪起到稳定的作用。而且从现代研究来看,蒲公英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可能有助于整体身体健康,为心理健康提供更好的生理基础。
食用蒲公英有多种方式,常见的有制成蒲公英茶,将干燥的蒲公英全草或根洗净切段,每次取5 - 10克,用开水冲泡,可反复冲泡2 - 3次,每日饮用2 - 3杯,方便日常坚持;也可与瘦肉、排骨等一起煮汤,取适量蒲公英(50 - 100克),与肉类一同炖煮至肉熟汤浓,既能暖身又可调养身心。
不过,蒲公英性寒,脾胃虚寒者不宜多吃,以免引起腹痛、腹泻等不适症状,低血压患者应慎用,因为它有一定的降压作用,正在服用其他药物的患者,在食用前最好咨询专业医生,避免药物相互作用,确保安全。
心理健康患者可以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合理食用蒲公英辅助调节情绪,但不可将其视为单一的治疗手段,应综合多种方式进行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