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散养狗抓挠后必须立即采取规范处理措施,关键风险点包括狂犬病暴露可能性、破伤风感染隐患以及细菌性伤口感染风险。即使伤口较浅,未及时处理的后果可能危及生命。
第一步:伤口紧急处理
用流动清水或肥皂水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确保将可能残留的唾液与污染物彻底清除。冲洗后用碘伏或75%酒精消毒,避免包扎伤口以降低厌氧菌(如破伤风杆菌)繁殖风险。若伤口较深或出血不止,需用清洁纱布压迫止血并尽快就医。
第二步:医疗评估与疫苗接种
24小时内前往医院或疾控中心进行专业评估。医生将根据伤口暴露等级判定是否需要接种狂犬疫苗:
- 皮肤无破损且无唾液接触(Ⅰ级暴露)仅需清洗;
- 皮肤表层破损无出血(Ⅱ级暴露)需接种狂犬疫苗;
- 穿透性伤口或黏膜接触(Ⅲ级暴露)需联合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若5年内未接种破伤风疫苗或伤口污染严重,需追加破伤风抗毒素预防。
第三步:后续观察与记录
接种疫苗后需按时完成全部针次(通常4-5针),并密切观察伤口愈合情况。若出现红肿加剧、化脓、发热或患肢麻木等症状,需立即复诊。建议记录犬只特征及事发地点,便于疾控部门追踪潜在狂犬病动物。
特别提示
即使犬只已接种疫苗,仍存在免疫失败的可能性。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狂犬病潜伏期通常1-3个月,发病后死亡率接近100%。暴露后规范处置是唯一有效预防手段。日常生活中应避免徒手接触流浪动物,教育儿童远离未栓绳犬只,降低意外伤害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