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家养犬咬伤后若出现身体发热,需高度警惕感染风险(如狂犬病或细菌感染),第一时间彻底清洗伤口并立即就医是核心应对措施。发热可能是伤口感染、免疫反应或疫苗副作用的表现,及时接种狂犬疫苗和破伤风疫苗可有效预防致命风险。
- 立即处理伤口: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交替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配合碘伏消毒。深伤口需专业清创,避免包扎以利排毒。
- 区分发热原因:
- 细菌感染:伴随红肿、化脓,需抗生素治疗;
- 狂犬病风险:低烧、头痛或咬伤处异常感觉,需紧急接种疫苗;
- 应激或疫苗反应:短暂发热可通过物理降温缓解。
- 就医优先级:无论发热程度,均需医生评估。III级暴露(贯穿伤或黏膜接触)必须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 后续观察:接种疫苗后需完成全程(4针或5针方案),延迟接种需补足剂量。发热持续或加重需复查。
提示:家养犬若未接种疫苗风险更高,即使轻微咬伤也不可忽视。正确处理伤口比疫苗更关键,同时避免恐慌性自我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