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家养犬咬伤后出现肿胀,关键处理步骤包括立即冲洗伤口、消毒处理、加压包扎和及时就医。犬齿携带的细菌可能引发感染,肿胀是典型炎症反应,需科学应对避免并发症。
-
伤口紧急处理
用流动清水冲洗伤口15分钟,配合肥皂液交替清洁,物理冲刷可减少80%以上的病毒和细菌。随后用碘伏或医用酒精环形消毒创面,避免直接涂抹伤口内部。若出血明显,用无菌纱布按压止血10分钟。 -
肿胀对症处理
抬高患肢高于心脏位置,用冰袋隔毛巾冷敷(每次15分钟,间隔1小时)。注意观察肿胀是否伴随发热、红线蔓延等恶化体征,这类情况需12小时内使用抗生素。破损伤口严禁涂抹药膏或民间偏方。 -
医疗介入标准
深度穿刺伤、关节/面部受伤或免疫缺陷人群必须接种破伤风疫苗。若犬只疫苗史不明,需在24小时内启动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医生可能开具头孢类抗生素,并建议3天内复查伤口愈合情况。 -
后续观察要点
72小时内每天测量肿胀周长,增大超过2cm或出现搏动性疼痛需复查。保持伤口干燥,更换敷料时注意有无脓性分泌物。记录体温变化,低热(<38℃)持续超过8小时提示感染扩散。
正确处理可将感染风险降低至5%以下。即使轻微咬伤也应保存犬只信息,肿胀持续48小时不缓解必须进行医学影像检查,排除深层组织感染或异物残留。养犬家庭建议常备医用冲洗器和外伤急救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