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家养犬咬伤后若出现肿胀,需密切观察伤口至少10天,重点监测红肿、渗液或发热等感染迹象,同时结合狂犬病暴露等级处理伤口并接种疫苗。关键点包括:肿胀通常1-2周消退,但深伤口或感染者可能延长;家养犬需同步实施“十日观察法”以排除狂犬病风险。
-
伤口观察周期:肿胀消退时间因伤口深度和护理质量而异。浅表伤口约1周缓解,深伤口或合并感染需2周以上。每日检查红肿是否扩散、疼痛是否加剧,若72小时内无改善或恶化应立即就医。
-
十日观察法应用:若家养犬已接种狂犬疫苗且伤口轻微,可同步观察犬只10天内是否出现狂犬病症状(如异常躁动、流涎)。若犬只健康,可降低感染风险;否则需全程接种疫苗。
-
感染防控措施:立即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交替冲洗15分钟,碘伏消毒后暴露伤口。避免包扎、剧烈运动及沾水,糖尿病患者等免疫力低下人群更需警惕感染延迟愈合。
-
疫苗接种时效:即使实施十日观察法,被咬当天仍需接种首针狂犬疫苗。Ⅲ级暴露(出血或黏膜接触)还需加注免疫球蛋白,不可因观察犬只健康而延误。
-
饮食与护理禁忌:恢复期禁辛辣食物、酒精,多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C。若肿胀伴随发热或脓液,提示细菌感染,需抗生素干预。
及时、规范的伤口处理与双重观察(伤口+犬只)是降低风险的核心。若肿胀持续超2周或伴随全身症状,务必就医排查深部感染或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