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大型犬挠破皮后,第一时间冲洗消毒、评估感染风险并接种疫苗是关键,需避免挤压伤口或草率包扎。具体处理步骤围绕伤口清洁、风险判断、医疗干预、感染防护及后续观察展开,确保将狂犬病等潜在威胁降至最低。
一、伤口紧急处理
- 流动清水与肥皂交替冲洗10-15分钟,水流方向与皮肤破损面呈倾斜角度,避免污物残留。若伤口较深,使用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加压冲洗内部。2. 碘伏或酒精消毒创面,覆盖无菌纱布保持透气,切忌涂抹药膏或民间偏方遮盖伤口。
二、感染风险判断
- 记录犬只品种、疫苗接种史及攻击原因,若为流浪犬或未接种疫苗的家养犬,需按最高风险处理。2. 自身免疫缺陷者(如糖尿病、长期服用激素药物)即使轻微破皮也需强化医疗干预。
三、疫苗与医疗介入
- 24小时内前往医院接种狂犬疫苗,选择“5针法”或“4针法”程序,伤口位于头面部或免疫功能低下者需加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2. 医生可能开具破伤风疫苗及抗生素(如阿莫西林)预防细菌感染,用药需遵循剂量与疗程。
四、恢复期注意事项
- 48小时内观察伤口是否红肿化脓,若有渗出液需及时复诊。2. 接种疫苗后避免剧烈运动及酒精摄入,监测是否出现发热、头痛等异常反应。
抓伤后即便未出血,狂犬病毒仍可能通过黏膜或微小创口侵入。及时规范处理可大幅降低风险,切勿因伤口表浅而延误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