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中型犬咬后即使没有明显伤口,也建议及时前往疾控中心评估风险并接种狂犬疫苗。 狂犬病致死率近100%,且病毒可能通过肉眼不可见的微小损伤侵入,因此暴露后预防至关重要。
-
风险等级判断
无破皮的咬伤属于二级暴露,但中型犬的咬合力可能造成皮下组织损伤。狂犬病毒可通过唾液接触皮肤或黏膜传播,需专业医生通过放大设备检查是否存在隐性伤口。 -
规范处理流程
- 立即清洗: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交替冲洗15分钟,降低病毒残留。
- 消毒防护:酒精或碘伏擦拭咬痕,避免包扎以利观察。
- 疾控中心评估:医生会结合犬只健康状况(如是否接种疫苗、10日内是否存活)及暴露部位综合判断是否需接种疫苗。
-
疫苗接种原则
狂犬疫苗需按“5针法”(0、3、7、14、28天)或“2-1-1”程序(0天2针、7天和21天各1针)全程接种。即使延迟1-2天处理,仍建议补种,因疫苗在发病前均可能有效。 -
特殊注意事项
- 孕妇、儿童等群体无接种禁忌,疫苗安全性已获验证。
- 接种期间避免饮酒、剧烈运动,防止免疫应答减弱。
总结:安全优先于侥幸心理,及时就医是最科学的应对策略。若无法确认犬只免疫状态,或咬伤部位接近头面部,务必24小时内启动预防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