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环境下预防昏迷的关键在于避免热射病(最严重的中暑类型),核心措施包括快速识别危险信号、脱离高温环境、及时补水和科学降温。 热射病会导致体温超过40℃、意识障碍甚至多器官衰竭,死亡率极高,但通过避免高温时段外出、穿戴透气衣物、补充电解质等措施可有效预防。
-
识别高危环境与症状
高温、高湿且无风的环境是热射病的主要诱因。先兆症状包括头晕、头痛、恶心等,若出现皮肤干热、谵妄或抽搐,需立即处理。老年人、儿童、户外工作者及慢性病患者风险更高。 -
物理防护与行为调整
- 穿戴:选择浅色、宽松透气的衣物,戴宽檐帽或使用遮阳伞。
- 时段:避开10:00-16:00的烈日时段,户外活动每20分钟休息一次。
- 环境:室内保持通风,空调温度与室外温差不超过10℃,避免突然冷热交替。
-
补液与电解质平衡
每小时饮用500-1000毫升含电解质的淡盐水或运动饮料,避免酒精和高糖饮品。可通过西瓜、黄瓜等高水分蔬果辅助补水,忌一次性大量饮水。 -
急救措施
若发现昏迷症状,立即转移至阴凉处,脱去衣物并用凉水擦拭全身(重点颈部、腋窝等部位),同时拨打急救电话。切勿给昏迷者喂水或服用退烧药。
夏季防昏迷需综合环境、行为与健康管理,尤其关注高危人群。出现意识模糊或高热不退时,必须立即就医,延误治疗可能致命。